百盟书->古代->汉侯->章节

91、第九十一章

热门推荐: 穿越诸天聊天群 西游之绝代凶蟾 春雷1979 权宠天下 重生资本狂人 柯南之机械师 神道复苏 兄弟,想你了 我真不想当皇上 地球第一玩家

平阳侯府位于长安城南, 于汉初兴建,本为丞相曹参宅邸。传至曹时手中, 已是历经四代。

在曹时和阳信大婚之前,府内屋舍多经翻修, 垣墙重新粉刷,后宅中的池塘送进活水。至五六月间, 碧波轻漾, 池中开遍莲花,粉白娇俏, 芳香四溢。

莲池西侧是一条狭长的走廊,走廊后本为先代平阳侯妾的居处,早已经空置。在曹时尚主之后, 屋后隔出成排斗室, 用于安置侯府家僮以及阳信从宫内带出的婢仆。

六月到八月,阳信忙着搜寻美人, 虽然已经是刻意低调, 消息还是传入宫中。王皇后特地遣人出宫, 告诫阳信小心谨慎,莫要太过张扬。

太子尚未大婚, 现下不是送美的时候。加上边郡又遇大灾, 城南的贵人一家比一家低调,如此就显得阳信不体边郡之苦,行事没有分寸。

宦者走后,阳信关起门来, 狠狠发了一顿脾气。

临到掌灯时分,获悉曹时仍未归家,正要派人去打听,恰遇骑僮来报,曹时要宿公孙贺家中,阳信忍了又忍,银牙磨碎,才没有当场发怒。回到房间后,越想越气,提笔写成书信,又将写好的竹简扫落在地,决定明日亲自入宫,当面和王皇后诉说委屈。

成婚至今,曹时到她房中的次数屈指可数。王皇后还让她尽早生子,靠她一个人怎么生?!

侯府的主人,一个外宿,一个在房中发脾气,家僮婢仆胆战心惊,走路都踮起脚尖,生怕哪里犯错引来一顿叱骂,严重的甚至会挨鞭子。

卫媪将清洗干净的莲藕送到厨下,经庖丁一一看过,确定没有问题,才在布裙上抹去水渍,带着为两个小儿求得的粟粥,返回居住的斗室。

推开屋门,室内燃着一盏小灯,火光如豆,仅能照亮方寸距离,方寸之外一片昏黄,靠近墙边都是黑蒙蒙的影子。

“阿步,阿广。”

卫媪放下木碗,合拢房门,叫起两个穿着麻衣的孩童。

“快趁热吃。”

粟粥只有一碗,两个孩童各自抓起一只木勺,头碰头挨在一起,你一勺我一勺,很快将整碗粟粥吃完。

碗底的最后几粒粟米被刮干净,孩童舔着嘴唇,只有半饱。

卫媪取过木碗,准备洗过后收起。房门突然被敲响,紧接着,一身短褐的卫长子和面容姣好、双手却布满老茧的卫孺走了进来。

“阿母,给。”卫长子年不到弱冠,身高八尺,肩膀宽阔,浓眉大眼,称得上俊朗。只是脚步略显虚浮,脸色有些苍白。

“长子又去与人搏力了?”看到卫长子手中的铜钱,卫媪脸上不见欣喜,反而尽是担忧,“前头的伤刚好,万一骨头再断怎么办?你不要命了?!”

“阿母,我无事。”卫长子笑了笑,越过卫媪,将卫步抱在怀里,任由卫广爬到背上,从怀中摸出一小块半融的饴糖,掰开之后,塞-进两个弟弟的嘴里。

卫孺扶着卫媪的胳膊,将两张麦饼递给她。

“阿母,我白日做活好,多得两张饼,泡软分给阿弟。”

平阳侯府不会克扣家僮的饭食,但也不会轻易给僮仆赏赐。卫媪年轻时貌美,在酒席间伺候,日子尚不算难过。随着她年纪渐长,再不能去前厅,生活逐渐变得艰难。

如今两个女儿被公主选中,由专人教习歌舞,卫媪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心思复杂,不知该如何说于儿女。

就在这时,房门又被推开,身着彩裙的卫少儿和卫子夫先后走进来。

卫少儿容貌过人,年少就带着艳色,性子稍显活泼;卫子夫五官清秀,颜色不及亲姊,却有一头乌黑的长发,双眸如水,流淌着诉不尽的温柔。

“阿母。”卫少儿扑到卫媪怀里,递出布帕包的点心,“这是今日得的赏赐。”

卫媪拍拍次女,又看向三女。

卫子夫走过来,轻声道:“我身段不及阿姊,不能习舞,随讴者习歌,未曾得赏。”

卫媪将两个女儿一起揽入怀中,许久没有出声。

“阿母,我该走了。”卫长子站起身,又取出一块饴糖,掰碎递给两个妹妹。

“去吧,不许再同人搏力!”卫媪叮嘱道。

卫长子口中答应,笑着离开斗室。至于心中如何想,就只有他自己知晓。

“难为伯兄。”卫孺铺好被褥,先安顿卫步和卫广睡下。看着两个弟弟俊秀的面容,不免想起早几年被送走的卫青。

“阿母,青弟一直没有消息?”

卫媪叹息一声,摇了摇头。

“没消息也好,阿青在郑家,总好过随我为僮。”

“那可未必。”卫少儿皱眉道,“阿母莫非忘了,当初郑少吏不待见阿青,根本不许他姓郑。阿青到了他家,日子岂能好过?”

“再不好过总能是良籍。”卫媪拦住卫少儿的话,像是安慰女儿,又像是在说服自己,“熬过去,将来总能有好日子。”

卫少儿不服气,还想争辩。卫子夫拉住她,低声道:“阿姊,阿青过不好,阿母比你我更难过。莫要同阿母置气,再让阿母伤心。”

卫孺拉过两个妹妹,让她们上榻休息。自己去屋外取水,为疲惫的卫媪净面洗脚。看到卫媪被水泡得发肿的小腿,禁不住眼圈发红。

“阿母……”

“早点歇息,明日还有活干。”

“诺。”

母女挤在榻上,身上盖着葛布制的薄被。

灯光熄灭,短暂的静谧之后,水塘中传来蛙鸣,声如金鼓,整整响了一夜。

进入九月,天气开始转凉。

济南、胶东等地尽是丰收的喜悦,同草原相接的边郡依旧苦于天灾,飞蝗过处,粟麦尽绝,连长在田埂边的杂草都不剩一株。

原本能够丰收的粟田,此刻尽是光秃秃一片。残留的茎秆上爬满蝗虫,不到片刻时间就被吞食殆尽。

赵嘉带人奋战数月,扛过了旱灾,终究没能挡住蝗灾。

无论粟还是麦,无论是挂浆的穗子还是枯黄的麦秆,都被蝗虫吃得一干二净。青壮和佣耕们走到田里,都是眼圈通红,不时有人抱头蹲下,发出愤怒的低吼。

“什么日子,这叫什么日子!”

“老天不让人活啊!”

“光吼有什么用!吼就能有谷子?!”

一片悲声中,突然响起少女清脆的声音。

赵嘉转头看去,发现卫青蛾从田埂上走来,身后跟着卫夏卫秋和数名健妇。妇人都背着藤筐,手中拿着镰刀,两人还带着不能走路的孩子,用布条捆在胸前,不耽误弯腰干活。

“阿姊?”

“活人不能让尿憋死,田里的谷子没了,日子就过不下去了?都是七八尺的汉子,都能开弓射箭,去草原上打猎,去林子里挖能吃的蹲鸱,早年的日子不比现在艰难,抹泪给谁看?!”

听到少女的话,青壮和佣耕脸色涨红,赵嘉忍不住咳了两声,被呛得不轻。

“怎么,觉得我话粗不好听?”卫青蛾弯起马鞭,轻轻敲在掌心,用鞭子逐一指过在场的汉子,道,“要是我不说,你们还在田里抹泪!一个个人高马大,说出去都让人笑话!”

“阿姊,这个……”

“还有你!”卫青蛾眸光一厉,瞪着赵嘉,“你先前不是和我说蝗虫能吃?怎么,都是诓我的?”

“不是。”

“既然不是,还不带人去抓!就算人不能吃,喂鸡鸭喂野彘,哪个不成?”

卫青蛾的话提醒了赵嘉,彷如醍醐灌顶,不说郁闷一扫而空,头顶的阴云总是散去不少。

“先前飞蝗太多,人都要躲。如今蝗虫都在地里,根本不愁抓,准备麻袋,从地头拢过去!”

赵嘉很快有了主意,发动畜场里的所有人,拿起所有能盛装的工具,全到地里去抓蝗虫。就像卫青蛾说的,哪怕人不吃,喂鸡鸭喂野猪,一样能获取肉食。用喂出的家禽和野彘去换粮,不够吃饱总能活命!

“快别蹲着了,都起来!”

妇人们扬起声音,把青壮和佣耕从田中赶出来,随后从藤筐中取出麻袋,在田头排开,直接从田陇间扫过。中间还撞上几只灰毛兔子,这些兔子不吃草,全都在抓蝗虫。

孙媪没和妇人一起行动,而是赶来大车,从车上卸下麻袋、木盆和簸箕等物,交代青壮和佣耕们来取,一起下田去抓蝗虫。

见赵嘉看过来,孙媪扬起笑容,将一只麻袋塞-到赵嘉手里,道:“郎君莫要觉得奇怪,日子就是这样。云中郡有魏使君坐镇,匈奴轻易不敢来。仆早年在五原郡,匈奴隔三差五就要来祸害,汉子都去打仗,妇人留在家中,总是要想办法让家人有饭吃。要是遇事就慌,只能在地里哭,一家老小都得饿死。”

孙媪语气寻常,貌似这根本不是大事。

赵嘉鼻根发酸,不知晓该说什么,干脆接过孙媪手中的麻袋,和青壮们一起下田。整整一个上午,带来的麻袋全部装满,垒到大车上,来回运送五六趟才算忙完。

回到畜场后,赵嘉让妇人们准备大盆清水,将蝗虫全部泡上,过了小半个时辰,再用开水烫。

“烫熟变色捞出来晾晒,摘掉翅膀和带刺的腿。”

青壮和妇人们一起动手,第一批蝗虫很快处理完。

阳光充足,晒干的蝗虫一部分被装进麻袋,另一部分被研磨成粉,送到谷仓内保存。赵嘉不确定哪种方法能保存更久,干脆对半开。

“媪,生火,铺烤架。”

忙活了几个时辰,众人都是饥肠辘辘。

赵嘉让孙媪带人准备烤架,再取半罐野彘熬出的油脂,亲自演示如何烧烤蝗虫。烤熟后撒上盐粒,刚要吃,就被虎伯劈手夺过。

知晓老仆的用意,赵嘉没有阻拦。

虎伯吃下整串烤蝗虫,静待片刻,没有任何不适,方才舒了口气。

头发花白的医匠走过来,一把推开虎伯,自顾自抓起串好的蝗虫,放到铁架上烤,口中道:“我早与你说过,此物磨粉能够入药,别生吃,吃不死人。”

虎伯被堵得没话说,直接抓起两把蝗虫,也不串,直接撒到架上烤。

香气开始飘散,五脏庙的轰鸣声此起彼伏。

众人互相看看,不用多说,各自动手生火。烤架不够,干脆取来薄石板,烤热之后,在上面刷一层油脂,蝗虫倒上去,发出滋滋声响,溅起一片焦香。

知晓蝗虫能吃,且味道很不错,妇人们开动脑筋,尝试不同的吃法,甚至还用蝗虫来熬汤。至于味道,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至于蝗虫粉,孙媪曾想替代麦粉,可惜没能成功。只能依照赵嘉的指示,分给医匠部分,其余都用来喂给家禽和野彘。

别看今岁天灾不断,牛羊不够肥壮,有了新饲料,赵氏畜场里的鸡鸭和野彘却是长得格外好。

少年和孩童对着日渐稀少的豆饼和草料发愁,彼此合计一番,干脆将蝗虫粉混合到豆饼里,一起喂给牛羊。

赵嘉几次路过牛圈,发现牛群挤在食槽前,争抢搀了蝗虫粉的豆饼,想了许久想不明白,只能归为时代原因。

兔子吃肉的时代,一切皆有可能。

赵氏畜场大规模捕捉蝗虫,消息传去,沙陵县闻风而动。

景帝下旨赈灾,粮食却不会发到百姓手里,而是熬制成粟粥,每日在城门前发放。这样的赈济方式,对于受灾的百姓来说无疑是杯水车薪。

赵氏畜场带头,赵、卫两个村寨的人都在捕捉飞蝗储存,乡老力田陆续来看过,确定蝗虫能食,且味道还很不错,纷纷上报官寺,请广告边民,趁飞蝗未走抓紧捕捉,煮熟晒干,用来救急。

事情能如此顺利,和赵嘉的声名分不开。

先有驯牛之法,后有农具、水泥和连弩,赵氏子之名闻于长安,沙陵县中更是无人不晓。

人的名树的影。

其他县乡不提,在沙陵之地提起赵嘉,绝对是“别人家的孩子”“年少英才”“他日必当青云直上,鹏程万里”。

赵郎君言蝗虫可食,那就一定能食。

几个力田跑了数日,磨破嘴皮子,最终还没有赵嘉的名字管用。不少乡人当场直言,早说是赵郎君的主意,他们早就开始捕蝗,何须白浪费时日。

力田被堵得没话说,知晓乡人的习性,事情又忙,到头来只能一拍脑袋,没闲心怄气。

进入十月,云中城广贴告示,全郡都被动员起来,更卒缩短训练时间,和边民一起捕蝗。魏悦率兵深入草原,足有半月未归,归来时驱赶上万头牛羊,至于俘虏,依旧没有一个。

获悉魏悦从草原带回的消息,赵嘉将储粮之事交给熊伯和虎伯,自己翻阅兵书,每日抽调青壮训练。知晓草原也被旱灾和蝗灾波及,他一直有种紧迫感,凛冬将至,边郡绝不会太平。

果不其然,就在最后一批蝗虫收入仓库时,数名斥候飞驰归来,两人肩后还插着-骨-箭。

未几,赵嘉被召至城内,惊闻胡部大举南下,逼近魏悦划出的草场。作为前锋的蛮部,距新建的要塞已经不到二十里。

相关推荐:人在洪荒,开局龙凤战场当炮灰重生之仙帝归来重生之仙帝归来后悔药!我的时空回溯异能绝对一番谨言冰界神女录别装了,你讲的就是天师自传!假千金有道观,不好惹[穿书]西部边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