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盟书->穿越->穿梭1368->章节

第五十六章 证券

热门推荐: 春雷1979 柯南之机械师 穿越诸天聊天群 地球第一玩家 重生资本狂人 权宠天下 我真不想当皇上 兄弟,想你了 神道复苏 西游之绝代凶蟾

郑纪接过了陆远的话,紧接着宣布了有关于经济方面的第二项政令:开放并鼓励各地方性银行以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建立。其目的也很明显,说到底还是为了促进商业的发展,搞自由市场经济的那一套。

远东皇家银行则不再进一步拓展,而是会逐渐转型至类似于人民银行或美联储,主要负责行业监管和货币发行。

这就完了吗?没有!

郑纪发布了第三项政令,建立远东帝国证券交易所。

人们可能觉得证券这个东西只不过是近几十年才冒出来的资本主义新产物。但其实证券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了,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成型了。若是要追根溯源,还要说到荷兰人的身上。

1603年,在共和国大议长奥登巴恩维尔特的主导下,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而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如假包换的全球第一个联合的股份公司。

为了融资,他们发行股票,不过不是现代意义的股票。具体的流程就是人们来到公司的办公室,掏钱,然后在本子上记下自己借出了钱,公司承诺对这些股票分红,这就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筹集资金的方法,简单而又粗暴。

在短时间内,他们就筹集了650万的资金,差不多相当于300万的欧元,最初的资本家们就用这些钱他们建立了公司。

通过向全社会融资的方式,东印度公司成功地将分散的财富变成了自己对外扩张的资本。甚至,阿姆斯特丹市市长的女仆也成了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之一。

可能有人会感到好奇,为什么老百姓愿意将他们安身立命的血汗钱投入这个当初还名不见经传,同时也存在着巨大风险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业活动中去,理由很简单,因为有了政府的背书。因为政府将一些只有国家才能拥有的权利,折合为25000荷兰盾,入股东印度公司。就这么着,荷兰政府摇身一变也成了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之一,这就大大增加了东印度公司的权限和信誉。

荷兰政府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给予了东印度公司很大的特权,甚至包括可以协商签订条约,对外发动战争。这样它就成了在亚洲的独立主权个体,或者说从南非到日本的整个地区,它都可以像一个国家那样运作。

在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东印度公司的船队出航了。西班牙国王几乎是用鄙夷的态度对待这个不自量力的挑战者。但是,在东印度公司成立后的短短五年时间里,它每年都向海外派出50支商船队,这个数量超过了西班牙、葡萄牙船队数

量的总和。

投资者们掏了钱,买了公司的股票,总是需要看到些成果的,需要回报的,但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东印度公司并没有如约给当初购买自己股票的投资者们分过红利。

因为投资者喜欢把钱投到造船、造房子,以及在亚洲建立一个贸易王国上面。所以直至十年以后,公司才第一次给股东们派发了红利。

连续十年不给股东们分红利。这样的经营方式为什么能够得到投资者的认可?

这是因为荷兰人同时还创造了一种新的资本流转体制。

1609年,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股票交易所诞生在阿姆斯特丹。只要愿意,东印度公司的股东们可以随时通过股票交易所,将自己手中的股票变成现金。

早在四百多年前,在阿姆斯特丹的股票交易所中,就已经活跃着超过1000名的股票经纪人。他们虽然还没有穿上红马甲,但是固定的交易席位已经出现了。

这个面积不超过1000平方米的院子,成为了当时整个欧洲乃至是整个地球上最活跃的资本市场。前来从事股票交易的不仅有荷兰人,还有许许多多的外国人。大量的股息收入流入了荷兰国库和普通荷兰人的腰包,仅英国国债一项,荷兰每年就可获得超过2,500万荷兰盾的收入,价值相当于200吨白银。

要知道这可是1609年啊~~~什么工业革命,什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什么满清入关,这一切都还没有发生呢!

当郑纪在私下里对陆远等人提出要建立证券交易所时,大家都觉得有些不可理解。但郑纪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远东帝国其实早就已经拥有了股份制企业,当初宋国良的宋记当铺由于陆远等人的入股而改组成为远东当铺,说白了就是股份制的雏形。而后随着商业领域的不断开拓和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类似的工厂、商铺和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已经有了规模化的趋势。在这种前提条件下,在远东帝国建立一家证券交易所,进行相对比较原始的股权置换和资本流转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结果显而易见,陆远等人被说服了,全票通过建立远东帝国证券股票交易所,大力发展资本经济,为工商业的发展再助助力。与此同时还能证券交易市场再获得一笔交易税收,所谓开源节流,眼下虽然各方面都要花钱,节流是节不了了,但这好歹也算是为帝国的财政增加了一个收税渠道。

时间紧迫,会议的议题又特别的多,为了节省时间,陆远

也顾不上底下这些政府要员们是否真的理解什么股票证券的含义,直接将话题转到了教育上。

迄今为止,作为远东帝国最高教育人才机构的皇家科学院,已有三千余人了。这三千多个人中除了林三、金天功之类的专业技术人才,绝大多数都是从各家学校中选拔进入的,属于这个时代的顶尖人才。

皇家科学院顾名思义是搞科研的,那这一大批人,拿着皇室的科学津贴,他们在搞科学研究吗?不可能嘛!科学研究有现成的,根本用不着他们。这几年他们在皇家科学院只干一件事,就是如海绵吸水一样拼命学习,吸收更高级的知识。

可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他们学习是好事,可这好事仅是对他们个人而言,他们学的再多,会的再多,如果不能将这些知识传授出去,对帝国的好处根本无从谈起,提高的只是他们自己而已。

经过了这几年的时间,陆远等人认为时机到了,平时帝国养着他们让他们不必受累于繁杂的工作,只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现在到他们反哺帝国,回报皇室的时候了。

因此,陆远决定在原来初级学校,中级技术学校和军校的基础上,开办第一所真正的综合性大学。而那群平时身在皇家科学院享受着津贴的高级知识分子们,自然就成为了在大学中教书育人的老师。并且打算在未来将大学遍布至各府,与大明的府学一样,在各府的府治所在地都办上那么一所大学,为帝国培养人才。

搞教育办大学其实并不难,除了根据当下的情况对学科专业进行一些调整,有的是未来的模板可以照搬照抄,自己唯一要做的无非就是掏钱嘛,大不了多补助,多扶持,毕竟陆远等人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产业上掏钱那是绝对没有二话的。

可接下来所涉及的,可不能就这么一味的掏银子,因为这笔银子涉及到的是财政拨款。

拨款拨款顾名思义是付出去的银子,财政拨款可是个实实在在的无底洞,可多可少,而且方方面面都得花银子,必须得一碗水端平,得平衡各方。但要决定付出去多少银子首先就得看自己收入了多少,毕竟是一个国家,可不能月光年光,甚至欠一屁股网贷和信用卡。

根据前一个自然年,也就是1372年整年的情况来看,远东帝国的整体财政收入折合白银两千八百五十余万两。

看着这笔钱是不少,毕竟目前的远东帝国还只不过偏居一隅,以目前的土地面积看,确实能算得上收入颇丰,但看一件事可不能只流于表面,得看到机理。

相关推荐:留守青年长灯载夜行抗战之召唤千军我真的不会做菜枪炮与光影重返激情年代重生之赘婿神医穿成反派大佬的小作精厚爱神宠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