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盟书->次元->回到明朝当太后->章节

120、严打自宫

热门推荐: 春雷1979 兄弟,想你了 神道复苏 权宠天下 西游之绝代凶蟾 穿越诸天聊天群 地球第一玩家 柯南之机械师 我真不想当皇上 重生资本狂人

二月下旬,正式下达了严禁自宫的诏书。

陈循等想要限制太监的想法没有实现,于是退而求其次,要求打击自宫,这倒是和汪舜华不谋而合,毕竟王振就是自宫进宫的,后面还有一个同样有名的魏忠贤,她也实在不敢把这种人放在身边。

因此很是爽快的说:“你们要想个长远的办法,我不想隔三差五就接到这种奏疏。要不以后也不用戍边了,统统拉出去问斩,看还有没有人顶风上。”

自宫确实已经是几代皇帝的烦恼了。仁宗、宣宗、隐帝、世宗都碰到过。景泰三年,世宗下令:闻民间自宫者太多,可将犯禁令者自宫后投奔王府的,按旧例以不孝罪名处置。

但即便如此,自宫仍然是屡禁不绝,原因很简单:有利可图,而且是厚利,没看到当年王振、喜宁等人是何等的气焰喧天吗?

解决自宫,其实最根本的是把太监逐回宫里,不允许参与朝政,无利可图自然就消停了;但是汪舜华不可能同意,这时候管不了什么人权了,因为她确实需要宦官这个帮手。

那就说祖宗有制度,陈循等也很犟:“太祖皇帝还说过禁止太监干政呢!”

最后各退一步,选拔太监也要像科举选拔一样,彻底取消罪犯家属宫刑——仁宗时就取消了,但还在执行,比如有名的怀恩,就是被宣宗割的。大臣都是要脸的,士可杀不可辱,万一犯了事自己死了不要紧,若是把儿孙割了,那才是无颜面对祖宗;定年龄、定时间、定地点还要限制人数,主要从边穷灾区选择幼儿入宫;然后登记在册,才能正式上岗;只有通过了内书堂的考试,才能正式授官,否则一辈子扫地擦桌子。

没有这套完整手续的,不准入宫,也不准到王府当差!一旦发现自宫,以不孝不慈论,本人处斩,父母家眷流放海南。同时规定,各王府使用的宦官,也要定人数,统一拨付,严禁私自收用!一经发现,夺爵为民,去凤阳蹲大牢!不信刹不住这股歪风邪气!

严格限制王府使用宦官是户部右侍郎年富提出的,天下能用宦官的也就皇帝和藩王。现在国家财政紧张,太后要求想办法,怎么想办法,开源节流呗,这是废话,在哪里节?脚趾头都能想到宗室,不仅太花钱,而且太能生!这是个大麻烦,但是朝廷似乎还没有意识到。意识到也没用,削藩是不能随便提的,搞不好就天下大乱,太宗皇帝就是这样上位的;汪太后嘴上喊得响,她敢真的动藩王?别逗!但既然不能明着削、马上削,那就慢慢来,钝刀子割肉,藩王不遵守朝廷禁令,助长歪风邪气,这该严惩吧?

汪舜华非常高兴的批复了,难得有这么个有眼界的,她本来就想削藩,但是不能主动提,否则不用藩王反对,满朝文武的唾沫就能把她淹死;在正式动手之前,如果能有过得去的理由处理一批人,是最好不过的。汉武帝当年酎金夺爵,拿列侯所献的助祭酎金分量和成色不足做借口,一口气夺爵一百零六人。那些人都是有军马的,现在的藩王,护卫不过数千人,敢跟朝廷干仗,那是找死!——当然前提是他们不要同时发难,否则到处灭火也够呛。反正,不怕你作妖,就怕找不到削你的理由!

当然,现在宦官的需求量很不小。除了服务宫廷的二十四衙门,还要管理内府供用的十库,以及御酒、御药等房,盔甲、安民等厂,此外还要充任外地守备、织造、镇守、市舶,监督仓场、诸陵神宫监,以及监军、采办、粮税、矿税、关隘等使。

有说明朝宦官总数最多时达到10万,现在没有这么多,加起来五万是有的。按照平均服役50年,每年进1000人可以维持正常运转。

这么多人,内宫是放不下的,之前的内书堂,规模大约二三百人,那么就另外换地方;汪舜华把图纸翻了几遍,最终相中了御马监旁边的象房,养的都是珍禽异兽;宫外阜财坊还有个大出好几倍的。

于是下令把内宫象房的动物都迁到阜财坊象房去去,把这里腾出来修建房屋,给小宦官们读书习字。

汪舜华亲自去内书堂视察,深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实在是句再实在不过的话。入选内书堂的小宦官,也和外头的儒生一样,要拜孔子、拜先生、给束脩。学习的课程也很丰富,读完三百千之类的启蒙课本,还要学习四书五经,这些算基础课程,以及历代皇帝管理诫谕内官的《内令》、历代宦官先进事迹集《忠鉴录》,这些算思想品德课;此外,还要进行批红训练,称为“判仿”,这个算专业课程,另外书法要求也很高。

学习纪律也相当严格,没有寒暑假,只有每月初一、十五和节令可以停学放假;如果书念得不好、字写的不好,轻者打手板,重者罚跪,再重者要面向孔子牌位直立弯腰,弄出人命也不是没有可能。

汪舜华看着这些宦官们读书勤奋辛苦,免不得感叹,有希望,才会有动力。

原先的内书堂被拨给了尚宫局,用来培训宫女。此前尚宫局虽然也说要教宫女读书,但当时汪舜华是皇后,不敢太过分;如今就要大力培养女官,借口也是现成的:“我是女人,女官总是更方便些;再说,六局一司那么多女官,全在外面找不是不行,总归是内宫培养的,更懂规矩。”

未来的事业很宏大,需要广揽天下英才,不能把占天下人口一半的女人拒之门外。

但这个时代,男女平等是天方夜谭,单单允许女人参加科举考试,就足够让整个社会山呼海啸;女人只有一步步走出深闺,参与社会分工,体现出价值,才能让更多的人认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在没有得势的时候,并不比地主家灶头上的火旺盛,需要精心的呵护。

这适用于所有试图跨越时代的改革措施。

三月初五是怀献太子11周岁的冥寿,汪舜华在宫里祭奠了一回,同时遣官祭奠太子。

和几年前的心态完全不同,如今大臣们想的是,要是当年怀献太子不死该多好;否则,今天坐在金銮殿上的就该是他了,虽然12岁也不算大,但总比五六岁的小屁孩强多了。

但是说这些都没有了用了,往者已矣。

当汪舜华正式提出来要改智化寺为旌忠祠的时候,大家也就不会说什么,毕竟这件事八年前就提出来过。只是针对汪舜华的种种设想,大家还是有不同意见的,不过这都无关大局。

倒是于谦有点不好意思:“臣等何德,敢至于如此。”

汪舜华摆手:“这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警示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以后官员上任前,都要到这里接受教育,知道为官者必须恪守的官箴。”

可惜王振的旧居不能原貌呈现,房子还在,只是当时他的那些家当全部充公,当时财政困难,于是全部弄去做了军费,真没剩下什么。

不过也还能废物利用,现在读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可惜现在公立的图书馆都不是对外开放的,包括文渊阁这些,都是需要特别的恩赐,重臣才能进来看一眼,实在是暴殄天物。

于是决定把王振旧居改成图书馆,让刻经厂把所有官刻的图书各选若干套,又从内帑里取出五万银子,再命户部拨银二十万两,命礼部广采图书,不需要什么宋元珍本、古董字画,就要现在刊刻的圣贤经典、诸子百家、诗词歌赋、专业技术等书籍,尤其是读书人最需要的各种儒学典籍,四方百姓无论贵贱都可以免费阅读,当然书籍恕不外借。

这实在是件大好事,大家这回就都是赞成了:现在,读书真的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

虽然后代都骂八股文禁锢思想,但是就将考题限制在四书五经里面一条,确实降低了读书的门槛,给了很多寒门士子一条生路。

只是大家很担心,这样会不会龙蛇混杂。商辂就建议:“是否只让有功名的人进去?”

汪舜华想了想:“在真理和学问面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自然也没有必要阻挡任何想要探索真理的热忱之心;何况天下人都是皇帝的子民,何必厚此薄彼。”

只是如何加强图书馆的管理,维护正常的借阅秩序,确保书籍不遗失,这倒是个问题,让礼部先研究着。

图书馆的事情还在研究,就接到大宁都司都指挥使常广奸污部下寡妇,寡妇想要到北京告状,常广反而诬告她,将其全家下狱的报告。

特殊时候,言官们都竖起耳朵,自然很快就揭发了,顺便揭发他其他违法乱纪的事情;锦衣卫和都督府查证属实,下旨秋后问斩。

只是军队的作风问题,不能不让人揪心。

受命前往南京办事的佥都御史林聪还在路上,就上书说盐徒田琮、朱贤等抗拒巡捕,并和镇江卫指挥吴钦、陈胜等勾结在一起,下令查证属实,田琮、朱贤问斩,吴钦等全部抄家。

随后命户部右侍郎年富巡前往山东巡抚。山东连年灾害,人民饥窘,济南、东昌、青州三府,阳信等三十二州县,逃亡死绝近六万五千户,抛荒田地近四万顷,欠粮二十一万余石,马草二十七万束。

汪舜华看的时候有点抖,这些数字的背后是怎样的民不聊生,但是没办法,朝廷现在没钱,只能下旨免去税粮草束,令地方政府招抚流民回乡安业,不要导致新的流民问题。

跟着年富前往山东的,除了翰林院修撰柯潜,还有李东阳。这里没有战事,倒是可以很放心的让他去。

随后接到消息,广东石康县贼攻破博白县,杀害官吏军民,并虏去男妇千余人,命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叶盛带着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院侍讲倪谦前往巡抚。

叶盛字与中,直隶昆山人,是有名的学者兼藏书家。

倪谦字克让,号存静,上元人,正统四年探花。

相关推荐:爱情公寓之张伟崛起我被恶灵附身了恶灵附身修真四万年人在美漫,首抽不知火舞海贼:开局轰塌海军本部海军之巨石中将最强海军海贼之海军的皮毛族大将不科学签到:我在镇妖塔苟到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