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盟书->次元->回到明朝当太后->章节

256、太皇太后千秋(三)

热门推荐: 春雷1979 兄弟,想你了 神道复苏 权宠天下 西游之绝代凶蟾 穿越诸天聊天群 地球第一玩家 柯南之机械师 我真不想当皇上 重生资本狂人

食物来之不易,衣服同样得来不易。看过了耕作,前面自然就是针黹。一千位宫内和来自各地的织工绣工纺织刺绣,大家都觉得很新鲜,太皇太后摸着锦缎,感叹着造物的不容易;汪舜华则向她介绍了其中几位优秀的工匠。因为他们改进了工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些年全国新开垦了荒地逾三十万顷,其中军队就超过十万顷;出口和上缴财政的布匹也逐年递增,而且品种繁多。

太皇太后说好,下令重赏,汪舜华转头交代:“赐匾,命地方为那几位技工兴建牌坊。”

上了岛,供奉禁苑的待诏和各地才子各献诗词歌赋,或者挥毫泼墨,题字作画,太皇太后很是高兴,自动过滤了其中有的不那么和谐的篇章,下令重赏。

随后到含元殿赐宴,乐府供奉乐舞,自然不是常规的例行表演,而是从开国以来尤其景泰以来诗人的优秀作品中选择的,展示的是泱泱中华的气质和大明君臣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其中不少作者就在下面坐着,都觉得脸上实在有光彩;当然还有各种舞蹈、独奏、合奏。

——这还是当年看电视剧《唐明皇》时得到的灵感,毕竟只是循例在宫里设宴,也太没意思了。——他们还没表演完,宗室勋贵尤其文臣又开始作诗颂圣。

甚至就连桌案上的食物,也颇让人开胃,比如醋溜白菜。

后代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如今却被搞搞供奉在皇家大宴上,毕竟物以稀为贵。

因为这朵莲白,是刚刚传进来的。

汪太后好吃,阿不,重视农业生产,如果能敬献好的物种,就可以得到大笔的赏赐。

所以这些年来,跑外海的商人们很重视寻找良种,户部经常能收到一些配着插图的种子。

户部官员听商人们吹得神乎其神,半信半疑;汪舜华看着图画,心里盘算着这物种有没有大力推广的价值,该怎么才能尽快推广开来。

朝廷要推广双季稻,已经设立了好几处试验田,建极七年又明确了一批,东西南北都有,各自去种;汪舜华还吩咐在西苑找了这么片土地,亲自耕种。只是她实在太忙,一年也难得来几次;孩子们也不过看个热闹罢了。

土豆红薯南瓜玉米之类,现在还在美洲大陆;但说没有新物种,那是假的,但基本都是热带水果,榴莲菠萝蜜什么的,因为距离远,不太好保存,尤其榴莲本身味道就很酸爽,户部差点把人轰出去。

只是照例敬献的物种太后要亲自过目,也只好呈上去,想着那东西长得丑,太后应该也不会关注;没想到这两货特征实在太鲜明,汪舜华一眼就看到了,马上把人招进来,关切的询问了相关情况,很高兴的赐名,还很贴心的说既然原来生在南方,还是先在南方广东、福建、海南、台湾等地试种,成功了再说。

成功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这两样热带水果即便在最理想的环境,从发芽到结果,也需要五六年的时间,进入盛果期更需要二三十年的时间,而且遗传变异相当大,好果子未必能生出好苗子,好苗子的种子可能是劣质果子。

所以即便引进传进来几年,本土的榴莲菠萝蜜等水果还是没能摆上案头。

汪舜华其实也没抱多大的希望,毕竟旧大陆互相交流这么些年,很多东西都传进来,没想到这么广撒网,还真网到了几样漏网之鱼。

其中有样来自地中海沿岸,是被逃难的传教士带过来的,说是有甜味。

汪舜华大喜:别是甜菜吧?

这年头糖料的价格高得惊人。没办法,现在的糖料作物主要是甘蔗,种植地区有限,集中在两广,当然现在台湾、海南也在开始推广,但毕竟产量有限,运输距离遥远,成本自然很高。

学过地理的人都知道,后代的糖料作物主要是甘蔗和甜菜,有“南蔗北菜”的特点。甜菜喜温凉气候,耐寒、耐旱、耐碱,其中黑龙江是最大产区。

一问,现在没有甜菜这种东西,废话,如果有,早被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利用起来了;没关系,去找——去哪里找?别又在美洲吧?

汪舜华想了想,好像没提这茬,或者在欧洲地中海?

结果一看图,汪舜华立刻张大了嘴:“莲白”?

马昂道:“太后英明,这菜看上去真有点像莲花,又白。”

汪舜华禁不住笑起来:莲白饺子、烙莲花白、糖醋莲白,都是美味啊!还有莲白回锅肉!

北京地区的莲白失败了几次,主要是气温不好掌控,直到今年才成功;不过汪舜华早在两年前吃到了久违的炝莲白,还是从山东那边运过来的,当即热泪盈眶,重赏了敬献种子的人。

几乎同时,就有商人江澄敬献了一种菜,跟莲白是一个地方的老乡,叫做菾菜,个子长得快,但果实比较小。汪舜华看了图纸,听说是二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圆锥状至纺锤状,多汁,越看越像甜菜。

于是问江澄:“这菜能够做糖吗?”

江澄脑子一懵:“这东西当地常用来做汤,虽然也能够做菜,但甜味不大,用来做糖,恐怕不行。”

那就是人工选择培育的结果,看来只有慢慢培养了。

汪舜华有点遗憾,但是不放弃:后代的农产品都是人工培育的结果,不要想着能够一步到位。

糖料的事情暂时无解,油料同样很麻烦。

不用想,就知道油菜和花生才是最主要的油料作物,花生现在在美洲,不要想;油菜花太有名了,从南到北哪都能种,比牡丹梅花都更有国民性。

反复问了,都没有听说过有能榨油的菜,结果看图纸的时候,发现有种芸薹很像,估计也是原始品种,需要进一步人工选择。

一边埋怨,都是产自地中海沿岸,葡萄汉朝就进来了,莴笋唐朝也过来了,这两位怎么现在才传进来,是不是不下旨表彰贡献,还要等很久以后?

——她的预感是正确的,历史上这几样1500年传进来,要晚几十年。

看着桌上的石榴、西瓜、核桃、甘蔗、椰子,想想茄子、黄瓜、菠菜、豇豆、小葱、蚕豆、豌豆、扁豆、丝瓜、胡萝卜,庆幸自己来到了明朝,否则回到先秦时代,怎一个苦逼了得!

不仅是碗里有新鲜玩意,甚至后厨蒸煮食物,也有新鲜的家伙事。

汪舜华在审阅光禄寺账目的时候发现,燃料费很贵!——以前看王府账目的时候倒也发现过,问了管家,确实烧煤很贵,也就没多想。

王府的人少,燃料费也多不到哪里去,但是朝廷这么多公务员要吃饭,需要的煤就不会少,尤其为了避免熏着贵人们,这煤炭的质量还不能太差。

汪舜华听着光禄寺的官员振振有词,亲自到食堂去看,听厨子说:“用饭的人多,烧柴不能解决问题,而且烟太大;只能烧炭。”

采办的小吏都快哭了,虽然免不了做点花账,但实在没想到居然能招来太后!

好在丘浚为他解了围:“这煤确实不便宜。只能用块煤,碎煤只能用来做添头,煤渣更是无人问津,因为又脏又不好烧,只有穷苦人家才用。从北宋开始,除了大的煤块,还有煤球,但制作比较复杂,成本很高。”

汪舜华真的觉得,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是句实在话。

对于穿越者来说,在这个时代,处处都是商机,只要你敢闯敢干。

可惜现在是太后,不能亲自下场经商了。

咦,我为什么要说可惜?

汪舜华对煤球没什么研究,但是对蜂窝煤实在太熟悉了——小时候到处都是那东西!

蜂窝煤怎么做不知道,但肯定不难。全自动的蜂窝煤机没见过,见过也做不出来;但手工模具不难,让铁匠先做一个;让内官去街市上买了一大车煤渣,碾碎了堆成小山,挖个洞倒上水,然后盖上,等水渗透进去,再使劲搅拌,还要把大块的拍碎;搅匀了,然后用蜂窝煤机沾点水,按压在煤灰堆上——这是几次试验后得到的经验,方便整体取出;按实后取出,找干净的地方按压出来,然后接着制作;只是做好以后还要摆好通风晾晒两三天。

烧蜂窝煤还要有专门的炉子,这也不难,汪舜华见过,很快工匠就做好了。拿来实验,确实干净方便,价钱还低了不少。

汪舜华很高兴,这是个很有发展前景的产业,于是她拍板,让人去各大煤行买煤渣——是远远不够的,但北京靠着山西,山西有的是煤,那就去那里买。因为朝廷对矿山很看重,她对挖煤也没什么研究,于是和马昂商量,想独家购买山西几大国有煤矿的煤渣。

马昂就不相信还有这样的好事!真的,他不是书呆子,对百姓日常很了解,煤渣,那是连厨房大婶都不屑于用的,扔大马路上都没人要,皇太后居然要买,立刻就答应了。

汪舜华只负责确定方向,具体的肯定有内官直接去户部商量。

很快内官李旭就奉命去找马昂商讨细节。

马昂知道汪太后最近有动作,觉得太后有不务正业的潜质,于是大开口,说每年可以给五十万斤。

在他的心目中,这是很大的数量,李旭跟在太后身边伺候多年,脑子灵敏,又知道了关窍,觉得不够,于是提出至少十倍。

马昂觉得汪太后教出来的人,跟她一样好高骛远急功近利!

不过送上门来的买卖,不做白不做,太后亏了钱,以后也少打这些歪主意;而且如果太后沉溺于此,是不是可以早点还政?于是马昂乐呵呵的同意每年至少五百万斤,二千两银子;当然上不封顶。

后代煤炭正常时吨煤一千元出头,这里一吨接近一两银子,考虑到银子的购买力,其实差不多。

事情就这样愉快地决定了,户部上下都兴高采烈:尚书能从太后嘴里挖食,真了不起!

煤矿主们同样一片欢腾:没想到啊,居然有挣太后钱的时候!

因为是公司经营,算是市场行为。不止山西,山东等地的矿主也找上门来,愿意低价出售煤渣。李旭很爽快的答应了。

因为连年开采,大家矿里都有不少煤渣,马上组织工人装车,给李旭送过去,就怕汪太后回过神来反悔。

汪舜华没时间也没精力反悔,这件事被全权交给李旭。

相关推荐:爱情公寓之张伟崛起我被恶灵附身了恶灵附身修真四万年人在美漫,首抽不知火舞海贼:开局轰塌海军本部海军之巨石中将最强海军海贼之海军的皮毛族大将不科学签到:我在镇妖塔苟到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