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盟书->玄幻->诸天攻略计划->章节

第二零三章 你确定能打上三百回合?

热门推荐: 西游之绝代凶蟾 春雷1979 神道复苏 兄弟,想你了 穿越诸天聊天群 柯南之机械师 权宠天下 重生资本狂人 地球第一玩家 我真不想当皇上

王松知道,基本上,不管是电视剧里面的也好,电影里面的也好,总之,古代的战争里面,肯定是有这么一句话是离不开的。

那就是:对面的那个谁谁谁?可敢与我大战三百回合?

三百回合?你确定吗?

据王松所知道的,三百回合要打多少你知道吗?三百回合打完估计都已经过了很久了?那你说这战你还打不打?难道几千人,或者说是几万人的士兵,军队什么的全部当吃瓜群众一样看着你们在那里斗将吗?开玩笑,三百回合?

先不说你们有没有打三百回合的体力这个问题,就单单是军粮的消耗情况,上级的命令,但凡有点脑子也不会看着你们两个打上三百回合的。

古代打仗都是武将先单挑,随后士兵上阵吗?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么一种印象。在演义小说和影视作品里面,对于打仗的描写有一个共同点,就比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两方军队在旷野交战,中间留出较大的距离,先是其中一方的武将骑马上阵,叫嚣不止,随后另一方也坐不住了,一名将士骑马杀奔过来,随后两房军队擂鼓助威,就仿佛武将胜利这场仗就赢了一样。

如果双方武将对拼的情况下,其中一方被挑下马,那这一方其他的武将自然不服气,想要上前去报仇。几个回合下来,如果其中一方的武将都被打趴下,或者不敢出战的时候,另一方的主将一声令下众将士就杀了过来,这样的战斗一开始就注定了胜负,很少有逆转的情况。那么在历史上打仗真的是这样的吗?

或许有人觉得这样有些可笑,这是双方交战,又不是小孩过家家。通过一系列的研究,笔者认为古人还真有可能是这么打仗的,为什么这么认为呢?我们先来看一下《曹刿论战》,鲁国和齐国打仗,齐国擂鼓后军队冲出,但是鲁国不应战,第二次齐国擂鼓,鲁国还是不应战,等第三次擂鼓军队冲出的时候,将士早已被折腾的疲惫不堪,这个时候鲁国一鼓作气战胜了齐国。

但是在文中并没有提过武将先单挑,随后士兵出战的问题,但是我们不可否认,这样多次击鼓的方式,和武将先战,随后士兵出战极其的相似。可能很多人会有疑问,齐国既然擂鼓出战了,而鲁国没有出兵,为什么不趁这个机会杀鲁国个措手不及呢?再退回去有什么意义呢?其实这里面也揭示了传统文化对战争的影响。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没有人会喜欢战争,虽然从古至今发生过武术的战争,但是古人是不愿意发动战争的。看一下我们发明的“武”字,这个字由止和戈组成,停止兵戎相向。打仗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后不再打仗,这句话也有一定的道理,更体现了古人对于战争的看法。古人打过无数场战争,但大多数都是逼不得已,汉人很少对外族主动出击,在面对长期对峙北方游牧民族的情况下,如果他们没有几番骚扰,汉人并不会和他们计较。

就算仗是非打不可,古人也会力求把损失降到最低。在古代有许多军事方面的书籍,准确来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军事方面的书籍能超过我们。而且古代军事理论就已经趋向成熟,而且兵家是百家学说中十分重要的一家。如果我们阅读这些军事著作的话,就能够发现著作中的智谋和技巧,而且更多的是讲解如何才能避免战争,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减少损失,最讲究“心理学”而不是“力学”。

古人打仗比较重视礼仪,正所谓“先礼后兵”,出兵是在讲礼仪之后的事情。我们来看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春五霸”有很多的版本,有一个版本是“宋襄公、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

或许有人会问,宋襄公是怎么进春秋五霸的?在我们的记忆中宋襄公泓水之战,宋国和楚国交战,楚军已经渡一半河,宋襄公的谋臣就提议下渡河的过程中袭击储君,但是宋襄公不同意,觉得这样有失礼节。

楚军渡完河之后,谋臣又提议说趁着混乱来攻击楚军。但这个提议再次被宋襄公拒绝,最后宋军惨败,宋襄公也身受重伤。那宋襄公是如何挤进春秋五霸的呢?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将就用兵礼仪,所以才会得到后人的尊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民族是一个不好战的民族,但是有些人欧气人确认为华有图谋世界的野心,可以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还是不了解的文化。

小说里面都是将领先打,主要是因为在冷兵器时代,士气很大程度上是决定胜败的重要因素,双方选择最强的人单挑,一般都是将领,以表示我比你更强,借以打击对方士气。

领先单挑的情况也就三演义一类的小说,回看历史,比如春战国时期这么多国家,这么多大战,看看记载基本没有人出去单挑的。大将虽然身先士卒,但是同时也是战斗的指挥者,很少出现单挑的情况。一般来说都会有亲兵保护大将和帅旗,否则大将一死还不士气全失。冷兵器时代的战斗,双方拼的就是经济和人口,讲究的是保持阵型,兵种配合,虚实奇正,绝非是大将的个人单挑。

首先,临阵单挑往往靠的是一鼓作气,一击得手。厮杀中很少有演义里所描述的那样,你来我往,杀他个几十回合,甚至数百回合。正史中提到的厮杀,很少有超过三个回合的。

这就如武林高手过招,在金的小说里,华山论剑可以比个几天几夜不见分晓。

在古的作品里,高手之间往往一两招便分出高下。世间如果真有武林世界的话,古龙的描述也许更接近现实。

冷兵器时代的搏杀,容易令人想起欧洲古代的一种搏击方式,搏击双方持长长的木质兵器,骑马快速互相冲锋,二马相交互,猛然出手,必有一人会被击落。力大者,准头好的,往往是获胜者。中国古代的战阵斗将也许与此类似。程咬金前三招天下罕逢敌手,在评书和戏曲中却成了一个搞笑明星。历史上如果程咬金真有威力强大的三板斧,那么他一定是一位令人生畏的万人敌(历史上的程咬金使的是槊)。

其次,投射式兵器在厮杀中有很好的效果。上文中,楼烦,潞州小将,庞德,可悉陵,蔡佑,斛律光等人都是靠精良的箭术获得了胜利。当然,战场上对箭术的要求是很高的,既要射的准,又要射的狠。古代的铠甲不像欧气的铠甲那样有护脸部分,因而面部就容易成为对方的攻击目标。

三国演义里关羽战长沙的故事中,真正的胜利者应该是老将黄忠。黄忠能将关羽头盔上的簪缨射下,射中面部自不是难事。可见黄忠实是对关羽手下留情了的。

第三,上述战阵斗将的战例中活捉敌方将领的比例高的惊人,例如,公子友擒莒,邓羌和吕光擒张蚝,平先勇夺陈安大矛,侯莫陈崇擒万俟丑奴,尉迟敬德与高甑生、梁建方力擒王琬,薛仁贵活捉高丽神射将军,周德威擒单廷圭和陈夜叉,李存孝力擒邓季筠,以及明末黄得功生擒张献忠部下“无敌将军”,等等。看来马上生擒敌方将领并非单是演义、戏曲中的渲染编造,正史中也屡有发生。

从胜利方来看,活捉对方需要有极大的勇气、高超的武艺,以及对时机的把握。从被活捉一方来看,很多时候还没怎么打就被对方生擒,这说明在马上高速行进中作战,动作幅度大,动作也容易变形,所以较易产生失误。一不留神,就给对方拿住了,浑身功夫便再也使不出来。

相关推荐:这个海贼背靠正义海贼之书书果实海贼:我,团灭发动机人在海贼,开局一颗尼卡果实综漫攻略者离婚后,她揣着孕肚炸翻帝国首富婚礼重生离婚当天,我成了宠妻奶爸都市:离婚后的我成了首富撒野走进不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