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盟书->现代->不学习就要继承亿万家产->章节

161、第一百六十一章 (二合一)

热门推荐: 重生资本狂人 西游之绝代凶蟾 柯南之机械师 穿越诸天聊天群 神道复苏 兄弟,想你了 我真不想当皇上 地球第一玩家 权宠天下 春雷1979

在确认冰雹猜想的证实以后, 叶千盈把这条消息发在了自己的个人网站上。

——是的,虽然这个知识点很冷门,但叶千盈是有自己的个人网站的。

她见惯了各种因被人断章取义而产生的翻车事件, 也觉得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官方通道, 可以用来发表自己的成果非常重要。

除此之外, 叶千盈还觉得,在世界的主流媒体和舆论长期被他人把持的时候, 一个独立的、属于他们自己的对外通道必不可少。

所以在好几年前,叶千盈就和当代的一些数学家一样,建立了自己的数学网站。

毕竟, 购买一个域名和空间只需要动动手指,找服务器也不费事, 至于网站的搭建和程序的编写, 自有ai代劳,叶千盈完全不用插手,简直不能再省心。

所以, 现在展现在公众面前的这个网站页面整洁、对称、带着一种无机质感的干净, 充分体现了当代人工智能的最高审美。

叶千盈看着ai给自己搭好的网站,私下里去问系统,它们人工智能有没有恋爱功能。

系统的音调一下子就警惕起来,它选用的电子音, 瞬间从温柔可爱的小姐姐,变成操着一口羊肉泡馍味儿的八尺大汉腔。

“没有,不恋爱,我们人工智能从不乱搞——宿主要干嘛?”

叶千盈顿时松了一口气,她诚恳地告知系统:“太好了,我刚刚还有点担心ai这个孩子, 觉得它可能是个无性恋。”

系统:“……”

听到这个答案,系统默默地下线遁了,许久许久,都没有重新理会叶千盈。

网站刚刚搭建好后,沈瀚音去参观了一遍。

紧接着,可能是觉得这个网站实在太素了,他热情地想要贡献出自己的歌单,给叶千盈当做网站的背景音乐,而且还赤诚地表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委婉拒绝沈瀚音的这番好意,真是费了叶千盈比搭网站还多的功夫。

这个网站就像是一个储存软件,一开始被叶千盈用来放她自己的各种论文,以她发表论文的速度来说,通常会几个月往上添一篇。

等到后来,她征求到了一些关系比较好的数学家朋友的授权后,也会把他们的论文往上面放。

几年下来,不少来自异国的数学研究者,或者数学爱好者,都会来叶千盈的网站看看。

叶千盈的网站成了一小撮在世界数学人间分享的小众基地。

——原因无它,纵观全网,只有叶千盈的网站上有翻译。

没错,翻译。

在这个论文完全由e国语当道的时代,只有叶千盈的个人网站上,会给每篇论文都配上翻译,而且除了几大主流官方语言外,还会附上小众一些的语言。

比如华国语、北欧的m国语、中东的a国语、东亚的r国语、t国语……

ai早已从那个满口祖安话的暴躁人工智能,蜕变成为十分可靠的专业论文翻译机。叶千盈把论文文档往它那里一传,通常十分钟后就能收获几十个语种的翻译。

不得不说,对于许多数学爱好人来说,这简直是某种福音。

叶千盈的网站,因而变成许多弱势小众数学人的朝圣之地。

正因如此,在叶千盈深夜于网站里发布了这个消息以后,不到三分钟,立刻就迎来了留言区的热烈反响。

和当代那些动辄几千万人的社交软件不一样,叶千盈不可能在一分钟内集齐几万的赞、几万的评论和转发。

但能在三分钟里凑够十多条惊喜和质疑的留言,这速度已经惊人得可怕了。

叶千盈没有回复那些留言,她此刻已经往上打过一份申请场地的报告,开始关电脑了。

叶千盈会发表关于证实冰雹猜想的论文。

但那是在她先当着全世界人的面,把这个猜想证实以后。

至于如何当着全世界的面证实这个猜想……

叶千盈会邀请当代的数学家们,并且召开一个全球直播的发布会。

————————————

这个报告一打上去,立刻得到了上面的反复确认。

冰雹猜想的名声如雷贯耳。

即使外行人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只要告诉他,这就是和哥德巴赫猜想齐名的世界七大数学难题,他就多半会一脸恍然大悟地“哦哦哦!”了。

正因如此,这件事情才显得非同小可。

作为当代极其知名的年轻华国数学家,也是最新被树立起的榜样领头人,叶千盈身上不但负担着自己的名誉,同时也满载着自己祖国的荣誉。

如果她在证明过程中遭遇滑铁卢……不用想,这场直播一定会变成世界媒体笔端之下的一场狂欢闹剧。

所以,在叶千盈保证自己做出了证明以后,就有人专程下来核实,并且一遍又一遍地问她:“你确定你完全证明了这个猜想?你能保证控制当众证明时,来自于数学的一切意外情况?”

保证,保证。叶千盈给出了不下百次的审慎回答。

在那之后,六位代数研究相关的华科院数学院士,也因为叶千盈的这个猜想济于一堂。

他们七个人凑在一起,推掉所有这期间的安排和邀请,一心一意地扎进那个属于数字和真理的世界里,把每一段高难度的证明,由叶千盈和他们掰碎了来正正反反地分析。

四天以后,这七个人终于走出了那间屋子。他们每个人都眼下青黑、疲惫不堪、但是眼中却闪烁着光彩极其动人的笑意。

他们眼里那抹属于希望的光,胜过世上的所有财富,也璀璨得足以压倒女王王冠上的宝石,只有“点火计划”那一瞬间爆发出的一线炽热白光,才能与之相比拟。

负责人心惊胆战地走进那间七个人呆了四天三夜的屋子里。

他看到,桌子上高高地摞着两层稿纸,偌大的白板旁排列着十余根以及没有笔油的马克笔。至于废弃的那些演算过程和质疑,就更是密密麻麻地铺满了一地。

而在屋子的外面,另外那些同样陪着七位数学家守了这么久的工作人员,正发出一阵阵惊喜的欢呼。

负责人站在桌子旁边,手下还按着一叠厚厚的草稿证明。

他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来,听着门外那些欢乐的笑声,和逐渐从点连成一线的掌心,不知怎地,负责人一下子就红了眼睛。

或许是为了这个来之不易的结果。

或许只是为了这群最纯粹、最可爱的科学家们。

……

三天以后,对于叶千盈的申请,上面迅速给出了批复——允许。

它已经不只是一场叶千盈宣布自己研究成果的数学会议。

从它吸引了整个世界顶尖数学人目光的那一刻开始、从它在来自世界各国的精英数学家身上彰显出巨大影响力的那一刻开始,这个发布会的意义,就不止在于破解一个冰雹般的谜题。

十几年前那场数学家大会在帝都的举办,标志着华国数学界和世界数学的顶流接轨。

而如今的这场直播发布会,则意味着华国数学已经在某一部分上,突破到了世界的前列。

每个华国人心里,都有一个大国梦。

他们要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和学术中心。

当国歌和红旗一同行进过□□的广场,整个世界聆听着无声的加冕,纷纷投诸以意味复杂的目光。

这梦想曾发生在过去,却也必将实现在并不久远的将来。

每一个华国儿女的心中,那一幕会同时地发生于旧日和未来里。

……

为了冰雹猜想的直播发布会,国家机器迅速地运转起来。

他们告诉叶千盈:“只要你能解决所有数学上的难题,剩下什么也不用你担心。”

——————————————

在又一年的一月一日,元旦伊始,万象更新。

叶千盈的冰雹猜想直播发布会准时于华国帝都召开。

吸取了之前黎曼猜想那场直播的教训,官方专门做了好几手的准备。

首先,为了避免直播的卡顿,这一次的直播在全世界范围内足足授权了七个网络平台,保证不同的网络平台可以分担彼此的人数压力,以免被暴涌的在线人数冲到崩溃。

其次就是彩排问题。

这个彩排不用叶千盈本人真的从头到尾演讲一遍——她保守估计,讲完整套证明也需要六个半小时,时间太长了,她自己也不太有精力耗得起。

所以只需要叶千盈到场十来分钟,配合着站个位,知道直播那天自己该走的流程就行。

更多的彩排内容,则是用来要求直播的摄影师和工作人员的。这些人要负责对与会的世界数学家和媒体的指引,对现场情况的调控,会前会后的安排等等工作。

想起几年前那场黎曼猜想,直播过程中居然只录进去半个ppt的事件,叶千盈的摄影师被嘱咐了小心小心再小心。

对于这种国际性会议的操办,华国可谓经验丰富。就和他们“基建狂魔”的外号一样,对这种招待四方来客的会议,追溯历史甚至可以一连调度到千年之前。

虽然世界顶级的数学家少有,但管理方面的精英人才,他们很多啊!

在如此妥帖得当的安排之下,叶千盈的直播发布会顺顺当当地开始,期间没有发生一点儿岔子。

冰雹猜想被宣布破解,是整个世界数学界的大事。

而叶千盈在两年前发表了那篇关于冰雹猜想的论文以后,又陆续地发布了三篇其他和冰雹猜想相关的论文,在学术界里素有“距冰雹最近的女人”之称。

所以,她宣布自己证明了冰雹猜想的言论十分可信,而且非常吸睛。

在消息发布的半个月内,关于她要直播发布证明过程的消息,使得整个学术界为之侧目,连物理界生物界的学者都对此有所耳闻。

跨界人士都听说了这件事,数学界的研究者们是什么态度,就更不用说。发布会甫一召开,便引来了大批世界各地数学家的参与。

现在,他们一部分就坐在现场,另一部分则于直播摄像头的另一端,看着台上的叶千盈,只等着她开始证明,他们便默默地听。

此时此刻,坐在台下的这些人里,共有两个菲尔茨奖获得者、六位陈省身终生成就奖的获得者,还有许多学界的大佬和新秀。

而在直播窗口上,打算聆听叶千盈这回证明过程的数学人,更是不知凡几。

叶千盈对着台上笑了一下。

她看着这些整齐的观众,仿佛就看到自己过去一步步登顶的阶梯。

几句开场白后,叶千盈转身拉下了第一块黑板,大屏幕上高悬的ppt,也浮现了第一页的字迹。

“首先,让我们从3x+1问题的交换延伸开始……”

叶千盈站在台上的那一瞬间,站在大厅后排调整角度的媒体人们,闪光灯的镜头几乎连成一片。

他们这些做学术相关报道的记者也有默认常识:叶千盈如果开始证明了,他们就得安静下来,不能打扰。所以抓紧这一刻的时间,每个人的相机里都飞快地连拍了上百张照片。

这些在场内获得的第一手照片,当即就通过网络,被传回大洋彼岸的编辑总部。

叶千盈本人的照片,再配上昨晚就已经写好的新鲜稿件,修改几个用词后,被全世界的媒体争相发布,成为当前最为火爆的新闻热点来源。

每一分每一秒,全世界都有无数人看到这些报道。

每一分每一秒,全世界都有人被提醒,叶千盈的证明过程正在直播当中。

再配上叶千盈本身所具有的的传奇属性:关于她的年轻、她在数学里获得的财富、她那难以令人企及的成就……七个网络直播平台上,每一刻都有几千上百个直播观众涌动进来。

当叶千盈的证明进行到十分钟的时候,网站的在线观看人数,已经突破了亿级。

时时刻刻,都有听不懂的观众一脸茫然地退出去。

时时刻刻,都有热烈的吃瓜群众闻瓜而来。

除了纯粹为了看热闹的无聊网友们,数学家、研究者、数学专业的学生,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学爱好者,他们有的已经开始录屏,有的准备好了纸和笔,随着叶千盈一句一句的证明过程,依照自己的理解能力慢慢地跟上去。

整场证明,叶千盈足足用了七个半小时。

她中途停下来喝了三四次水。贴心的主办方派出工作人员,弓着腰给在场的观众发放了不油手的面包和牛奶。

他们也给叶千盈准备了方便的、切成一块块大小的牙签三明治,只是叶千盈浑然顾不得吃。

在台上讲述自己关于冰雹猜想证明过程的时候,叶千盈全然地沉浸在这个由她一手搭建而起的证明思路里。

讲到最后,她的嗓音已经带着一点沙沙的哑。

当叶千盈说出:“由此——冰雹猜想证明完毕。”,她终于放下手中粉笔的时候,全场观众都寂静无声。

叶千盈喝了口泡了金银花的温水,感觉喉咙舒服了不少。她笑着问台下:“那现在就是提问环节了,大家有什么问题吗?”

所有人先是安静了一秒钟,随即,不少手臂像是雨后的蘑菇一样,纷纷从地底冒了出来。

第一个被叶千盈点到的,是个巧克力色肤色的拉丁裔小哥,他戴着眼镜,神色十分内敛害羞,简直像像个标准教科书一样的书呆子“nerd”。

在站起来的一瞬间,小哥看起来还有点茫然,似乎不相信竟然是自己被抽到。

“呃……”他结结巴巴地停顿了一下,发现自己刚刚想要问的那个问题已经被忘掉,只能慌乱地换了一个问题临时顶上去:“您刚刚讲述的这些东西,从三年前开始,是,是一个连贯的证明过程吗?”

这个问题听起来过于外行,全场都善意地哄笑起来。小哥的脸色一下子爆红如番茄,连连道歉:“对不起对不起……”

“没什么。”叶千盈含笑解释道:“是的,我一直在做冰雹猜想的证明过程,你可以去看我之前发表的五篇论文,也能在arxiv里找到相对应的记录。我欢迎你们对我的证明过程提出问题——那么,下一个。”

arxiv是一个以物理、数学和计算机为主的学术性网站,主要作用是给作者发布自己还没有刊登在期刊上的预论文用的。

毕竟,顶级期刊的审稿的时间都太长,而有些时候,现实就是那么具有戏剧性,同样的一个问题,由世界彼端的两个人,在不同的地点,几乎趋于相同时间被攻破。

此外,还有某些学术黑幕,可能会侵占旁人辛辛苦苦得出的研究成果。

这种时候,就是作者拿出arxiv上投稿日期做证明的时候了。

不过,基于这一点,arxiv的门槛比较低,各种idea都可能鱼龙混杂地发布在上面。

在叶千盈的记忆里,上辈子的沈瀚音就翻车于此——他拿出了自己的arxiv证明,他的导师却抛出一个更早的。

沈瀚音用他的数学能力,极力地证明了导师的arxiv虽然看起来相似,但错误的内核使得它完全指向一个南辕北辙的方向,不可能得出他这篇论文的结论。

然而那个时候,他的辩驳声如此微弱,被压制在一股股狂欢般的侮辱浪潮之下。

被偏见、异眼和歧视对待的人种,做什么都要比旁人更艰难些。

但,真理和才华终将证明一切。

收回自己短暂出神的思路,叶千盈点了第二个问题的提出者:“请。”

那个西装革履,表情庄严的中年男人站起来,拿着自己的本子,对叶千盈提了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

听到这个问题,叶千盈眼里不由浮现出半分淡淡的笑意。

这个问题,之前一起商讨的四天三夜里,曾经有一个院士问过她。

她和另外两个院士为了证明那个说法不成立,足足用了十多页的稿纸。

“这是一个说明起来有点复杂的问题,但我现在就可以回答你。”

叶千盈关闭屏幕上的ppt,从自己文件夹里密密麻麻的文档里,准确地找到了一个标注了“欧拉公式”的文档。

新的ppt在大屏幕上展开,叶千盈的态度不再像之前阐述证明那样严肃。

她的肌肉略显松弛地靠着讲台而立,闲散地半面朝着屏幕,半面朝着台下,用十分钟的时间,精简地讲述了那个可能引起疑惑的问题。

“接下来有谁想提问吗?”

……

“下一个问题。”

……

“再下一个问题。”

……

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提问环节以后,叶千盈背着手看向台下,她的嘴唇已经泛白起皮。

在长达九个多小时的高强度思考和解答里,叶千盈脸上的淡妆已经微微斑驳,眉眼之间也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几分疲惫。

然而,纵观整间会场,再没有一个人能如叶千盈此时一般,高扬着头颅,如凯旋得胜的将军,神情带着终于摘取成功果实的自矜和傲意。

她是这么骄傲。

没人能指摘她的骄傲。

因为此时此刻,在冰雹猜想的证明场上,叶千盈就是那个唯一的胜者。她尽可以宣布自己是德胜的将军,也足以宣布自己是征服了这个世界性数学难题的皇帝。

“那么,还有谁有问题吗?”

短暂的静默,和叶千盈结束自己的证明时一样寂寂无声。

二十秒钟以后,坐在第一排的男人突然站了起来。

他的头发已经花白,眼珠里的色彩也开始浑浊。

但在场的人却没有一个会轻视他在数学界的地位,这位浑身载满荣誉和奖章的老人,是当今数学界言之无愧的泰斗。

阿廷先生对叶千盈点了点头,用肃穆地口吻说道:“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个曾经困惑了世界几十年的谜题,今天在你的手里得到了答案。”

话音落定的一瞬间,全场便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几乎掀破礼堂顶得掌声中,系统的低语在叶千盈耳畔缓缓响起。

“恭喜您,我的宿主——系统商城已开启第七层。”

——————————————

《冰雹猜想得到证实——曾与哥德巴赫猜想并列世界七大数学难题!》

《当代最年轻的女数学家已经出现,冰雹粒子为其加冕》

《数学界的天才之争?顶级人物已经出现,你应该听过她的名字!》

类似的、五花八门的标题,在短时间内近乎血洗了世界媒体线上线下的报道。

在之后的一个月里,来自全世界的数学家不断对叶千盈的证明过程给予了肯定和支援。

他们表达的看法,无疑为冰雹猜想的破解奠定了更深的根基。

关于冰雹猜想的完整论文,已经被叶千盈投递到身为数学界四大天王的《journal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的邮箱里。

作为季刊,《journal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每年只会发布32篇论文,对于论文内容可谓精益求精。但一篇关于冰雹猜想的完整证明,无论被寄到哪个编辑部都不会被拒绝。

在历经了长达三个月,最多时8个数学家对叶千盈的论文内容共同审核后,这篇冰雹猜想的证明论文终于正式刊登在季刊上。

这一次刊登,也俨然标志着这个数学难题被破解无疑。

新闻联播为此切给叶千盈三十秒钟的报道时间。

在镜头画面里,叶千盈报告当日的影像记录中,叶千盈骄傲地放下笔的那一刻,如将军亮出古老的虎符。

第二天早晨,各大报纸纷纷对此引用并且做出报道。

在一众朴素、写实或者简洁明快的标题里,《新华报》的报纸头条,格外地匠心独具。

在报纸头版上,叶千盈的双手与邓院士交握,师生两人齐齐看向镜头。

前后相隔五十年,华国终于又出现了顶级的女性数学家。

报纸标题引自郑板桥的《咏竹》。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

相关推荐:继承两万亿穿越之极限奇兵奇剑宗活着之恶魔的救赎哥斯拉会说话紫宸皇族生命密码从猎魔人开始的无限之旅三国之无敌熊孩子仙帝在上